开工季掀起数码消费热潮,叠加"国补"政策落地,全国线上线下换新场景一片火热:在商场、专卖店,消费者们举着旧手机争相扫码换购新机;在电商平台,采销直播间火热介绍国补申领攻略及省钱秘籍。商务部数据显示,仅政策实施首月,就有超2671万消费者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换算过来,相当于每分钟有18人加入这场“换新热潮”。
当政策红利遇上消费补贴,“无国补,不零售”成为了2025年3C数码、家电等行业在开工季的真实写照。
90后成白条分期主力军 4000-6000元机型为爆款
在国补政策的催化下,90后正重新定义数码产品的购买逻辑,他们不再执着于全款购机的“仪式感”,而是将“每天一杯奶茶钱”的分期压力转化为“轻松换旗舰”的乐趣。
京东数据显示,4000-6000元价位的手机成为国补订单中的绝对爆款,占比高达53%,这一价格恰好卡着多数省市手机补贴的最高限额。在使用白条分期购买国补商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高达64%,远超其他年龄段。
北京的90后消费者鑫怡就用白条免息分12期购买了5999元的华为Mate 70,叠加500元补贴后,每月仅需支付不到500元。“攒钱买新款要等两年,分期却能立刻用上新款手机的最新功能,划算下来差不多每天也就一杯奶茶钱!”鑫怡觉得超值。
“国补政策+金融工具”的政策组合拳,让年轻人更轻松跨越消费门槛、从容地拥抱心仪的数码产品。这一现象背后,既是年轻人对高端数码产品的刚性需求,也是其对信用消费产品的接受。“我们调研发现,90后用户在购买3C数码产品的平均决策周期比80后要缩短40%。”某数码行业分析师指出,“他们更倾向于用‘即刻满足’的消费模式,而非等待攒够全款。”
商家生意翻倍 白条拉动交易额最高涨2.5倍
对于商家而言,京东白条的叠加效应同样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开通白条服务的京东用户下单国补商品的占比是未开通用户的近4倍,消费意愿与购买力进一步提升。2025年3C数码扩围国补后,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白条助力商户交易额平均提升超2.5倍,成为商家提升销量的一大“利器”。
“去年用免息购机的顾客量相对比较稳定,今年3C国补政策叠加后,在我们店铺,用免息购机的顾客比例飙升至75%。”深圳某手机品牌经销商表示。
在国补“热潮”中,京东白条等分期免息金融服务尤其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双青睐,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购物决策门槛,一方面也提升了商家的订单转化率。据了解,京东白条在2025年升级上线了国补与免息叠加的服务,目前免息服务已全面覆盖订单立减/京东支付立减模式的国补订单。免息分期上线后对商品的转化带动效果显著,平均提升超32%。得益于对商家销量的助力效应,截至目前,有“国补”资质的商户中已有超60%上线了免息分期服务。
开放多种支付工具更便利 叠加银行补贴更实惠
1月13日,商务部等4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建议“优化申领支付流程”,如“积极拓宽支付渠道,不得限制消费者付款方式和支付凭证类型”、“鼓励金融机构叠加优惠让利,形成政策组合拳”。
在政策指引下,支付环节的优化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突破口。各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号召,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及消费者的"真金白银"。通过与电商平台的深度联动,银企协作正构建起"国补+金融优惠"的双重让利体系,让政策春风更进一步吹入千家万户。京东支付就与多家国股行、各省市的区域银行率先探索“国补”与银行卡优惠叠加,为消费者提供在“国补”之外额外满1000减/返30元、满3000减/返100的优惠,进一步拉满让利幅度。数据显示,自京东支付1月与某股份银行合作后,带动该行在京东的交易额提升30%,用户活跃率提升34%。
当前,在政策框架下,多元支付体系的搭建正在稳步推进。根据不同省市的“国补”政策,用户在购买商品享受国补时,可使用云闪付、京东支付、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不过,由于各省政策细则差异较大,存在着差异化实施的一省一策的"国补"细则,市场也呈现出支付工具适配因地制宜的特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消费信贷产品与以旧换新的有机融合,能够放大政策提振消费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优化消费信贷产品体验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产品更好嵌入以旧换新等消费活动,建议将多样化的消费分期和支付工具纳入“国补”可使用的支付范围,提升商家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最大化发挥“国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