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草莓好吃又高产,并让更多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即将开启农科比拼来寻找答案。
5月8日,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正式启动,未来一个月将向全球公开招募15支参赛团队。本届大赛由拼多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科创谷、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在植物工厂领域持续深耕。
不同于前两届赛事在20英尺集装箱内作业,本届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设计、建设约5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挑战。赛事评委将从草莓植物工厂的设计与建设、种植成果、系统稳定性与经费控制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评选出实现“高产量、高品质、低成本、低能耗”的团队与方案。
今年4月初,拼多多推出全年优先级最高的“千亿扶持”计划,加码平台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拟投入的资金、流量等资源在未来三年将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该计划推出一个多月来,已落地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百亿补贴商家回馈计划、平台费率下调等多个项目并持续获得商户、农户、用户的好评。在农业科研领域,“千亿扶持”计划将加大科创投入,通过牵头举办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培育新质生产力,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
拼多多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发展官朱政表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一场聚焦设施农业、未来农业和前沿农研科技的活动,可以为未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可能成为现实的实施路径。通过搭建高能级发展平台,拼多多不断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企业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中,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大赛招募正在进行中,可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官方网站https://www.smartagricompetition.com/cn进行报名。
设计一座更亲民的“草莓工厂”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健康等问题中有着巨大想象空间,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草莓属于高单价品类,市场需求旺盛。传统草莓受季节限制,上市期较短,植物工厂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可以让智慧草莓做到纯绿色、高甜度,实现全年供应,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在美国和日本,草莓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试验田”。
我国植物工厂发展迅猛,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目前已超200座,居全球前列。尽管草莓植物工厂的年产量可以达到同等面积传统种植方式的十几倍,但依然存在建设成本高、生产成本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未达预期等问题,至今难以商业化。
为了探寻植物工厂商业化推广的可能性,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试图从植物工厂建设成本、能耗、系统稳定性、草莓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破局。
新赛季将提升技术难度,丰富应用场景,希望角逐出“技术可落地、模式可复制、效益可持续”的国产化植物工厂方案,探索植物工厂在产业化应用中的可行性与优化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释放。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将在上海农业科创谷举行。赛事主办方供图
根据赛制,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提交包括参赛团队背景、相应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植物工厂设计思路与设计图纸、种植阶段计划采用的算法与控制逻辑等在内的项目整体方案,其中,植物工厂搭建费用的上限为50万元。经公开选拔后,初赛得分最高的四支队伍晋级决赛,进行实际搭建,并使用自己设计建设的植物工厂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此后,专家团队会从作物产量、生长一致性、商品化率、营养价值等维度进行评比。最终,获胜队伍将分享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奖金。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草莓研究团队负责人余红今年首次参与大赛的评审工作,“在云南举办的第一届大赛令人印象深刻,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的2倍,当时我看到了基于多学科研究的技术集成应用在草莓设施栽培中的巨大潜力”。今年的比赛,他会重点关注草莓果实的品质稳定性、丰产性和投入产出比,“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和更理想的栽培效果”。
“自由度和灵活度是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决赛队伍在一片空地,按照规定长、宽、高尺寸自行设计草莓植物工厂,自由选择草莓品种、自行育苗和栽培模式,栽培管理将以远程为主,重点考核产量、品质和绿色生产。”本次大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贺冬仙表示,此次比赛不仅希望有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与,也期待企业积极参赛,为草莓植物工厂的国产化技术提供一份答卷,为产业发展注入信心和期待。
“千亿扶持”助力打通农业产学研链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华代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不仅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作物产量的植物工厂创新方案提供了展示机会,让大众更加关注现代设施农业,大赛中取得的方案和成果还为农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的赛博农人队夺得冠军,其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将集装箱种植生菜的栽培面积生产效率提升到了0.33千克/平方米/天,而每公斤生菜的耗电量降低至12.25千瓦时,达行业领先水平。
比赛结束后,队长杨浩将比赛中提出的基于生菜净同化量与蒸腾量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到了博士课题研究中,赛博农人队提出的多源节能调控技术(通过引入外界冷源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正在申请发明专利。除此之外,杨浩将比赛中运用的技术拓展到实验室其他植物工厂内,取得良好效果,并有望推广至大型植物工厂。
除了“学术派”团队,“产业派”同样斩获颇丰。去年决赛中,来自叶菜侠(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叶菜侠队种出了单株重达460克的“菜王”。比赛结束后,他们将比赛中取得的多项成果成功进行商业化推广,并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
去年参赛的另一支“产业派”队伍墨泉队队长秦楚汉表示:“比赛是很好的提升和交流机会,当时评委老师给的建议、比赛中的复盘和结论,都已经用在新迭代的设备中。”在比赛中,墨泉队发现自己设计的多光谱大功率LED灯光源超过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上限,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如今,他们重新设计、调试了新的LED灯。
4月末,秦楚汉所在企业墨泉生物正在建设援藏的集装箱农场,两个集装箱农场分别设在海拔4200米和海拔2000米的县城,用于满足日喀则地区的叶菜供应。其中,经过大赛试验、改良的新风系统和新设计的LED被用到了这两个集装箱植物工厂中。关于新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墨泉队表示会继续报名,“希望今年能够取得好的名次”。
“近年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举办非常成功,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深入合作,切磋交流技术,更给予了不同科研方向的科学家们实战的舞台,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从而发现技术的优劣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本届大赛主办方之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沈晓晖表示,“植物工厂不仅是科技集中度高、生产效率高的生产工具,更是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设备、中试平台。我们希望通过主办比赛,发掘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科技企业,使之成为我们的一分子、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今年是拼多多连续第五届牵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该系列赛事也已成为拼多多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科技普惠的重要抓手。4月初,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加码平台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而农业科技创新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千亿扶持”计划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的赛事,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农业科创的攻坚克难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落地。
“期望通过大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植物工厂发展模式和经验,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上海农业科创谷运营方——南上海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凌云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