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印刷行业风向标的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CHINA PRINT 2025)开幕前夕,惠普公司Indigo/PWI数字印刷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许顺安接受了媒体群访。在这场深度对话中,许顺安不仅解读了中国数字印刷市场的跃迁逻辑,更揭开了惠普以"技术+生态"双引擎驱动在华业务增长的战略布局。
万亿市场中的机遇:数字印刷的破局之道
中国1.46万亿规模的印刷市场中,数字印刷占比仅3%,与欧美20%-30%的渗透率相比差距显著。但许顺安用"井喷"一词形容当下的发展态势:"从2019年喷墨印刷元年至今,中国市场的增速已领跑全球。"这种爆发既源于消费端个性化、短单化需求的倒逼,也得益于供应链柔性化转型的迫切性。
惠普的应对策略是双技术路径并进:Indigo电子油墨技术以"媲美胶印"的品质主攻高端包装、标签领域;PWI喷墨技术则以高速生产能力覆盖出版、商务印刷市场。特别在软包装领域,Indigo凭借全球超400台的装机量构建起技术壁垒,而重启中国PWI销售的战略调整,则彰显惠普对本土市场成熟度的精准判断。
本此展会首发的HPIndigo 120K HD与18K HD两款设备,成为惠普技术创新的缩影。120K HD通过ECO模式降低11%碳足迹,18K HD则凭借7色组配置实现从影像到防伪印刷的多场景覆盖。但许顺安强调:"硬件只是载体,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软硬协同的生态体系。"
惠普打造的Print OS智能管理系统,正在重新定义印刷车间的运作模式。这个被喻为"印刷界iOS"的平台,通过与AGV物流、ERP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从订单排产到瑕疵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更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的深度植入——Preflight智能预检系统可自主学习客户偏好,AAA 2.0故障自愈系统则实现每8万印次节省1小时停机时间。
破局内卷: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跃升
面对媒体关于"成本问题"的提问,许顺安算了一笔经济账:某客户貌似为Indigo多支付50%设备费用,但三倍于竞品的生产效率使其投资回收周期反而缩短。这种价值逻辑正在改变传统认知——数字印刷的单张成本虽高,但通过减少制版损耗、库存压力及人工干预,整体供应链成本反而下降30%。
这种转型已催生新业态。白酒定制包装、婚庆喜糖软包等新兴需求,正吸引玛氏、可口可乐等品牌商直接入场。惠普通过"技术咨询+解决方案"模式,帮助这些跨界者构建柔性生产能力。正如某食品企业案例所示:通过HP Mosaic技术,单条产线即可实现百万级差异化包装生产,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大大提升。
本土化深耕:从产品适配到生态赋能
面对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惠普选择"技术全球化,服务本土化"的路径。北京办公室内,代理商工程师正在接受最新技术培训,这种每年迭代的认证体系确保服务网络与创新同步。针对中小企业痛点,惠普推出耗材升级计划——新型PIP+板材寿命延长,油墨+系列降低单张成本,这些微创新可以有效为客户减少运营支出、提升印刷效率。
许顺安特别提到中国市场的"生态独特性":"这里既有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定制需求,也有县域经济的特色包装订单。"为此,惠普正在构建分层服务体系:一线城市聚焦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下沉市场则通过设备租赁、按需付费等模式降低数字化门槛。
当被问及行业展望时,许顺安给出两个确定性方向:包装印刷将持续5%的年复合增长,其中软包装数字渗透率有望在3年内突破15%;而印刷业与AI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智能印刷即服务"(IPaaS)新模式。在这个被许顺安称为"最好的时代",惠普正以技术为支点,撬动中国印刷业的数智化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